
創新擎旗,“碳”索未來
以技術破壁之勇,筑強國根基之堅
——江蘇恒神科創破壁拓新局案例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深刻重塑,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碳纖維及復合材料作為支撐航空航天、新能源、國防軍工等國家戰略領域的“工業骨骼”,其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水平直接關乎國家戰略安全與產業鏈韌性,因此,實現高端碳纖維材料的自主可控,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更是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石。在肩負著打破國外壟斷、保障產業鏈安全的時代重任下,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恒神”)直面核心挑戰,以創新為破局之鑰,通過系統性改革激活內生動力,在碳纖維自主化之路上砥礪前行,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突圍提供了“硬核”支撐。
一、改革背景:內外承壓下的破局之需
江蘇恒神作為國內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面臨嚴峻的內外挑戰:一是創新體系亟待優化:內部機制活力不足,項目管理體系薄弱,制約技術攻關效率;外部協同不暢,產學研合作深度不夠,“研發-轉化-市場”鏈條不通,開放式創新平臺缺失,難以有效匯聚全球創新資源。二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高端產品嚴重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和裝備存在瓶頸,導致供給結構失衡,高端產能不足,難以滿足國防、大飛機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對高性能材料的迫切需求。
二、改革舉措:組合拳出擊,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一)革新科技創新管理制度,激活內生動力
2024年,江蘇恒神圍繞科技創新管理制度革新采取了一系列舉措,進一步規范和強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建設。一方面,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通過制度化月度例會和項目月報,實現科研項目精準把控、動態管理;另一方面,構建項目管理“制度矩陣”,密集出臺《科技研發類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科技創新激勵與獎勵辦法》《工時管理辦法》等10項核心制度,為科技創新搭建堅實的制度“四梁八柱”,徹底激活研發體系活力。
(二)筑牢知識產權保護屏障,夯實競爭根基
在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過程中,江蘇恒神構建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戰略,一是前瞻布局高價值專利,針對核心技術與海外競品薄弱環節,持續加大在國內外市場的專利布局廣度與深度;二是動態監測技術競爭態勢,組建專業團隊實時追蹤國際專利趨勢與技術熱點,為研發方向提供決策支撐;三是加速創新成果專利轉化,將關鍵技術第一時間轉化為具有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形成“研發-應用-市場”全鏈條知識產權防護體系。
(三)搭建協同創新平臺,匯聚內外資源
江蘇恒神全力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以獲批的“紡織行業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及鎮江市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引擎,輻射三大協同網絡。一是打造技術攻堅聯合體。聯合山東大學突破碳纖維強度轉化率瓶頸;攜手華中科技大學攻克EH918/HF40C預浸料固化敏感性問題,成功開發出性能更優的EH919/HF40C產品并完成驗證;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度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及研究院所),攻克航空航天自動鋪放技術;與航天海鷹特材、中航菲舍爾等主機廠共建應用驗證通道,加速技術產業化。二是建立平臺賦能矩陣。集成已獲批的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PAN基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平臺,與長三角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先進復合材料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功獲批“紡織行業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公司“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制備與成型技術中試平臺”入選江蘇省制造業中試平臺培育庫,形成“基礎研究-工程開發-產業應用”三級平臺體系。三是打造產業聯合體。聯合產業鏈上下游,與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共建的“江蘇省先進無機纖維復合材料創新聯合體”成功入選2024年度江蘇省創新聯合體,旨在推動行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通過設立開放研究課題,吸引頂尖團隊,聚焦碳纖維原絲生產、航空預浸料增韌等“卡脖子”技術,驅動產品技術快速迭代,帶動產業鏈協同躍升,形成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
(四)聚焦重大科研項目,突破技術瓶頸
江蘇恒神持續加大創新研發支持力度,近四年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近億元,研發強度高達10%,推動科技創新由廣泛探索向聚焦重點、深化成果轉變,即由“多點開花”轉向“修枝壯果”。江蘇恒神自2016年起啟動T800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研發,通過自主攻關突破了“四大核心技術”:高分子量窄分布聚合技術、高溫高濃干噴濕紡技術、碳化高效排焦技術、高效表面處理技術,較傳統工藝,產品性能提高30%。持續向更高性能領域攀登,相繼開展T1000、T1100級碳纖維及HF55M高強高模碳纖維的研制攻關,其中HF55M高強高模碳纖維建成了國內最大產線,并實現了批量穩定化生產,更好的滿足航空航天大規模批量化應用需求。
“T1100”“高強高模”“熱塑性預浸料”“航空發動機復材制件”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項目相繼在省屬企業中取得突破,為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新一代復合材料產品市場開拓做好核心產品及技術支撐與儲備,顯著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三、改革成效:創新驅動下的成果顯現
一是項目攻堅方面:2023年,由江蘇恒神聯合科研院所承擔的“超高強高模碳纖維(HF55M)工程化關鍵制備技術”項目,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EH107系列預浸料也于2024年獲鎮江市新材料推廣應用示范項目認定。2024年1月,T1100級碳纖維制備工藝技術經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正全面推進市場應用。深度參與國家原子能機構“電子束輻照改性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研究”、科技部“空間大型高收納比復合材料”專項(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推動T800級碳纖維項目入選國防科工局產業鏈攻關項目,核心技術自主化進程加速。二是國家資金支持:榆林建設項目獲國家發改委4184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國產大飛機碳纖維技術改造”項目申報超長期國債,“XX用T700S/T800級干噴濕紡碳纖維產能提升”項目已獲批國防軍工自主可控專項。三是成果轉化方面:2024年江蘇恒神主持、參與國家級項目6項、省市級項目3項,申請專利34件,授權31件,參與制定碳纖維國家標準4項。2024年累計3項科研項目從工業化試驗進入工業化示范,分別為“無人機用EM817B材料驗證”項目、“風電拉擠碳板應用推廣”項目、“復合材料葉柵結構技術研究”項目。
四、經驗與啟示
(一)錨定創新驅動戰略,引領長遠發展
創新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核心引擎。國有企業需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度融入企業發展的全鏈條,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層層推進。以創新為強勁動力,推動企業在產業升級、技術突破、管理革新等方面實現全面跨越,助力企業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穩步前行,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強國企力量。
(二)深化產學研協同,釋放創新合力
產學研合作是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積極搭建開放式創新平臺,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實現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三)緊扣政策導向,實現借勢成長
國有企業需深度把握國家戰略機遇。精準對接政策資源,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專項資金、產業政策轉化為技術攻堅的“助推器”;主動融入國家工程,在服務大飛機、新能源、國防軍工等戰略需求中鍛造核心競爭力。政策借力不僅是發展助力,更是鍛造大國重器的戰略支點。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江蘇恒神的技術攻堅之路既是一部打破壟斷、自主創新的突圍史,更是我國高端制造業向核心技術高峰攀登的縮影。從實驗室里的配方調試到生產線的穩定運行,從專利圖紙上的線條勾勒到航空航天裝備上的實際應用,每一步突破都凝聚著“啃硬骨頭”的韌勁與“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未來,隨著創新體系的持續完善、協同生態的不斷升級,江蘇恒神將繼續以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自主化作為使命擔當,在關鍵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為我國高端材料產業筑牢根基,讓“工業骨骼”更加強健,為國家戰略安全與產業鏈韌性注入源源不斷的“恒神力量”。